腾讯新闻《大国之树》今日收官 王昱珩衔接独特树种辩证探讨生态更优解

近年来,强调内容表达同时兼顾下沉门槛的节目频出,“小而优,优而精”的主题成为出圈加分项。观众不再仅仅需要短平快的碎片文娱内容填补需要,更追求以小见大的自然情绪满足。由腾讯新闻出品,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夏至工作室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制作的人文自然纪录片《大国之树》近期收官。节目中,“寻树官”水哥王昱珩走进自然山林间,和不同术业专攻的学者、科研人员、当地村民探讨交流关于独特树种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既有科普实用性、又有大国人文精神的品质内容。截至目前,节目登上热搜热榜35个,学习强国等平台多次报道,用户普遍反馈“真实”“被触动”。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伊春原始林区等地都留下了《大国之树》的足迹,四期纪录片传达了有关自然树种的历史意义、种植突破、经济价值和人文传承,与观众一齐辩证思考人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存的更优解。

  大国土地滋养生态文明魅力 提纯生态干货拓展人文精神引共鸣

  当涵盖生态、历史、人文等多元维度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大国之树》用“在年轮中寻得意义”的主题进行了合理的自洽。人与自然代代共存,二者互相依托彼此滋养,具有一定的人类文明意义,体现出“天下大同”的中华传统智慧。在此宏观格局的基础上,《大国之树》为观众输出了趣味的自然树种科普,同步激发观众的生态空间新思考,创新的立意在诸多井喷的节目内容中独树一帜。

  在第四期“我们的森林家园”内容中,水哥王昱珩来到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在原始森林感受到“红松树王”的高大壮硕。松塔产松子,一棵红松的盛果期能结到三百年,为一代又一代群众提供主要的经济来源。绿山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前提,是取之有度,红松生态系统的修复牵动各方的心,观众将在本期节目里真切感知到与自然共存的现实意义。

  《大国之树》过往节目中,也有不少与人文、社会有关的树种干货故事提纯。例如在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望天树,第一次证明了中国存在热带雨林;橡胶树的种植与产胶,敦促人们学会如何和雨林和谐共生;武夷山有一片300亩的奇种园,专门用来杂交培育自古就有的武夷山原生种质,以此作为新品研发的源头......当一个个生动的树种故事被娓娓道来,观众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国之树,树的是文化的根”“看完节目不再担心被纪录片劝退了”等等的网友评价,再次证明了《大国之树》对于打开观众“生态世界大门”的积极意义。

  与生态共存探究平衡长久 人文内核根基扎实共鸣强烈

  《大国之树》不仅把视角看向自然生态和单个树种,也在充满张力的人物故事中传递着各放异彩的人文底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85岁研究员裴盛基,感慨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搞研究,又动情分享着望天树的鉴定过程。同样高龄的武夷岩茶育种专家罗盛财,年轻时便响应号召,带头保护世界知名的武夷山茶树资源,“领头羊”魄力陪伴了更多年轻人加入队伍,用现代的专业技术对茶种进行DNA测定。老一辈的专家、研究员在科研精神方面始终坚韧不拔,情绪感染力十足。

  第四期节目中,王昱珩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高级工程师叶林合力抱树,用臂展估算出红松底部周长大约三点六米,特殊的亲近自然细节,再次体现了“在年轮中寻得意义”的美好初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程师董金龙操控塔吊,帮助王昱珩来到八十一米的高处近距离接触望天树,自己平时也是雨林多样性物种的收集爱好者,在他人看来单一重复的雨林动态监测工作却是董金龙每天查收大自然惊喜的过程。《大国之树》也呈现了非遗女茶人游玉琼和王昱珩品茶鉴茶的互动过程,记录下叶林和王昱珩在山上用摄像机记录小松鼠动线的日常......通过寻树官王昱珩的走访学习,观众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生态研究的趣味点。

  题材形式别出心裁 《大国之树》借树种生态引发人类文明新思考

  日新月异的观众喜好,需要更多有新意、有表达、有态度的节目扎实出圈。腾讯新闻《大国之树》在科普自然与人文故事之间达到了市场与受众喜闻乐见的平衡,即保持了舒适的轻综艺体感,又深度开拓生态议题新思考,对于社会大众树立环保意识,发现生态系统的人文魅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借由树种的繁衍生长对人类文明进行了动态比喻,让观众对个人生活、自然生物都有了真实深刻的共情与触动。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近日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中国ESG榜样”年度盛典中成功入选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互联网公司。正如盛典颁奖词所说,“腾讯开始思考技术的更多维度,不仅仅是为了利润与流量,而是关照现实,关照人类与社会的福祉。”腾讯新闻《大国之树》节目也在此方向下打破了大众与生态、人文类目的互融壁垒,从观察到总结到激发思考,每个节目步骤环环相扣,让每个观众都能收获有价值的观看心得,对自然生态更加敬畏,与其继续和谐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