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是潮州人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之一;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代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与对台的通道。一座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名城。拥有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国著名景点和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从动车潮汕站出来,按照租车时的约定取车后,马上驱车前往潮州市区的湘桥区,因为大部分潮州有名的景点都集中在这里。
长虹横跨韩江上,几度风雨广济桥
一直听朋友说,在潮州市区,有座"早上连通傍晚拆"的古桥,很有特色。趁着假期,来个短途游,去看看这座“潮州八景之一”、有着现实版的"过河拆桥"名号的广济桥是何模样。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是古代连通闽粤两省交通的重要通道。它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座著名的古桥。该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在中国桥梁史上是一个独有的桥梁建筑例子。古人曾有"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之说。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历经多年的修改,在明宣德十年(1435)时,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修桥工程,统一名称为"广济桥"。嘉靖九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知府张自谦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失去踪迹。当地民谣有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经历几百年风雨,数次毁于战火灾祸,数次复建,依旧牢固如初。
潮州广济桥之所以能名列我国四大古桥之一,是因为它独特的设计构造。广济桥以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中间浮桥则以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梁舟结合,刚柔相济。韩江流域汛期水量非常大,广济桥以浮梁结合的结构,减少了桥中间的桥墩,把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减到最低。遇到洪汛,打开浮桥能迅速提高排洪能力,起到泄洪排水的作用。为了防止河水对桥墩的侵蚀,广济桥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以卯榫方式有规律地叠合而成。能有效地防止风雨和潮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对桥墩的侵蚀。
除此之外,桥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构思精妙,重瓴筑阁。更令广济桥成为一处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明代李龄在《广济赋》中所云:"方文一楼、十丈一阁,华税彤撩,雕榜金桷,曲栏横槛,丹漆黝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 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但如广济桥这般规模形式的,确实是世间罕见。
而在当时,广济桥还兼具了集贸交易的功能,由于地处广东与福建、浙江、江西的交通要道,过往人们不论从陆上还是从水上都要从这里通过,并在这里集散物资。据史书记载,广济桥桥市的繁荣,曾牵动过南中国经济的神经。余市便有"一里长桥一里市,到了湘桥问湘桥"的谐趣佳话。正如清代诗人丘逢甲在他的《广济桥》中咏道:"垒洲廿四水西东,十八红船铁索中。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 桥市正是广济桥另一价值所在。
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2007年竣工。修复后的楼台亭阁以灰色为主色调,体现了古桥的历史沧桑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桥亭顶的屋脊头上,运用潮州民居特有的金木水火土形式,既富有变化,又保留了地方特色。
见证潮州历史发展的韩文公祠与牌坊街
广济桥两端,分别是韩文公祠与牌坊街,它们都是潮州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韩文公祠
在潮州的历史里,韩愈的地位绝对是不可撼动的。而韩文公祠,就记录下他在潮州所做的一切功绩。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与广济桥仅一路之隔。祠内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牌坊街
古色古香的潮州风情,有一部分是牌坊街给的。牌坊街就在湘子桥一端,下桥后穿过广济楼,便可到达。
那矗立在街上精心雕刻的22座牌坊,则如同一位位历经变迁的潮州人,为我们讲述着每一段属于潮州的文味百态。牌坊街两旁的骑楼依然保留着许多年前的风貌,石柱上爬满的青,骑楼下戏耍的孩童,小食店里飘出潮州小吃的香气……,让每个前来的客人细品着这一道道人间烟火气。
牌坊街上还藏有不少潮州手工艺文化,其中就有著名的潮绣。作为潮州人手艺传承的潮绣,始于唐代,自明、清时逐渐形成潮绣独特的风格,并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广为流传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潮绣按工艺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具体法分为绣、垫、贴、拼、缀五种二百多种针法。潮绣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绣品多用于剧服、道具、庙宇装饰等,是潮州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龙湖古寨,却曾繁华如州府
从潮州市区驾车,沿着护堤公路往汕头方向,大约走16公里后,在公路旁有座古寨,据史书记载,这座寨子曾经比潮州府所在还繁华,也是见证潮州经济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环。
龙湖又称塘湖,因村西、南、北皆池塘(古彩塘溪遗迹)而得名。它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形成了"三街六巷"的聚落规划格局。它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是了解潮商文化、建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领域的不可多得的一处潮邑典范。
古寨的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所以龙湖也有潮州小城之称。寨中较完整地保存有一百多座宗祠、府第、商宅、宫庙等建筑物,建筑规制严整,从门第到街巷的排列显得规范有致,布置明朗,风格古今交融,中西并蓄,并荟萃潮汕民间工艺的精华,堪称潮汕民居建筑的博物馆及潮州建筑艺术精品宝库。
府内嵌瓷屋脊有飞禽走兽,鱼虾、木斗及各种水族,四时花卉,水果等;檐板有寿字图案、花卉等木雕,这些木雕多用樟木为原料,采用浮雕,通雕,圆雕细刻而成,然后贴金,金碧辉煌,梁下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藤、方骨、牡丹等装饰,门楼牌匾下面的狮仔及门当的九曲篆字保存完整。浮坛图栏还有以法国窑砖作为装饰。
把如此之多的东西放在一起,中西雅俗置于一炉,却不显得支离、纷杂、突兀,而是舒适和谐,相得益彰。漫步龙湖的"三街六巷",你会发现这里是个百家荟萃的地方。潮汕的乡村很多都是聚族而居,一般是一姓一乡或数姓一乡,而龙湖作为一个自然聚落,聚居姓氏达七十二姓之多,寨中宗祠、家庙百余座,民居、府第数百座,更有女性祠堂"阿婆祠",纪念老师的祠堂"先生祠",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潮汕少有的宗族姓氏繁多的杂居村落。规模之大,在岭南地区极为罕见。
龙湖历史上一直是潮州商业贸易十分活跃的墟市,水陆交通便利,是它成为当时繁荣商埠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由于龙湖具备水陆交通的特殊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从"龙湖寨"遗存的民居聚落规模,可想象出当年望族聚居、富商云集的盛况,是可耕可贾的理想人居环境。可惜的是随着咸丰十一年,当时的清政府改汕头为中英贸易通商口岸,汕头港和樟林港的崛起,令龙湖西港和潮州其它港口一样,海运口岸的功能逐渐退化。龙湖也逐步成为内陆镇。
龙湖古寨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走在古道中,会发现这里非常的宁静,没有闹市的喧嚣,机器的轰鸣。请不要埋怨寨子里的路面如此崎岖,要知道,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有着一段故事。只要用心,便能体会到那曾经的繁盛。
饶平,深藏大山中的潮州土楼与独特地质奇观
从潮州市区沿着潮漳高速与省道S222方向驾车约97公里,便到达饶平永善村的土楼群。
“水波楼”
土楼,一般指的是福建客家民居的的典型形式。但是在与福建相邻的潮州饶平一带,也分布着不少具有潮汕特色的土楼。 潮汕土楼的外观有圆形、八卦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式样,圆形土楼数量最多。光是饶平一县,就有环形土楼656座。它们兴建的年代,大多数在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与当时多山贼海寇侵扰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水波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北部山区上饶镇永善村内,村子周围四面环山,一条永善溪,从村头自北流向南,至陇衣山脚折向东北,形成一个U形的溪道,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在四百多年前,村上的先祖们在这个"U"形溪道的转弯处,用干石垒筑堤坝,在坝上先后建成了"南阳楼","福海楼"、"东华楼"及环楼围屋数十间的土楼群。土楼群"盛开"于山谷之中,背山临水,地形开阔,以南阳楼为首的前三座鼎足而立,组合成一巨大的"品"字形,呈三足鼎立之势。每逢雨天发洪水时,群楼被洪水包围,极像三粒水波泡,所以又被称为"水波楼"。
为首的南阳楼,至今已六百多年历史,以黄泥土夯成,是一所环廊式的建筑。该楼建筑面积1763平方米,三层半,墙高11米半,二进二环围的布局。门楼上方有凹刻的"南阳楼"三字,楼内共有房屋26间,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圆形广场上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与微风的抚摸下轻轻舒展。楼的内部以木结构和灰瓦组成,楼房朝里围成环状,楼道通廊式与房间单元式结构相结合。所有房门和窗户均朝向天井,阳光充足,空气畅通,冬暖夏凉。房间的后墙即为围楼的外墙,厚度一般都超过1米,既坚实牢固有防御功能,又防潮隔热。楼内生活设施齐备,兼有防兵乱,防械斗,防盗,防兽,防旱,防洪,防火,防地震等多种功能。它既是客家民居建筑的奇葩,也是饶平655幢土楼寨中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
沿南洋楼旁的小路,跨过千年古榕旁的小桥,有一条用大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这就是永善村的古驿道了。这条古驿道建于明代,用干石垒彻铺成的石阶路,是当时潮汕地区与梅州市大埔县往返的主要交通驿道。它绕山坳而行,是当时官方公文往来、商贸民众往返必经之道。据当地人介绍,当年(1927年10月)朱德元帅曾率领队伍在永善村南阳楼、善庆堂楼墩和大山脚下休整,当天深夜时分,兵分两路从永善村(水波楼)古驿道直上,前往茂芝,从而召开了著名的"茂芝会议"。
青岚地质公园
还记得某电影里那句“红鲤鱼绿鲤鱼与驴”的绕口令么,它的拍摄点其实就是这里:青岚地质公园
从牌坊街停车场开始,沿着凤东路与县道X086驾车约41公里,便到达饶平青岚地址公园。
青岚地质公园,是粤东地区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经地质专家的考察验证,发现在2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火山运动而形成现在的地貌,由岩洞、石林、群峰、峡谷、石臼群等奇特瑰丽的典型花岗岩地貌,以及非常少见的花岗岩洞。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质公园"雄、奇、险、秀"的天然壮观景象,数千个大小不一的石臼在河谷中随处可见,有的象冰臼,有的象壶穴,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
数千个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石臼在河谷中随处可见,有的象冰臼,有的象壶穴,洞中有臼、臼中有洞,每石皆故事、每洞皆传奇,他处难觅,堪称一绝。“象形石”形态万千、栩栩如生,意喻深刻;饶平青岚地质公园,的确是一个积淀亿万年而亘久的自然地质奇特光胜地。
湘子桥下江水潺,笔架山上惦韩公,御敌土楼征旗扬,古楼巷尾穿堂弄,怪臼谷里寻绿鲤,绣者针中成潮风。其实潮州的风景人文,远远不止上述的几个地方,凤凰山上的天池,潮州城里的开元寺、西湖、涵碧楼等等,都是知名的风景名胜,而比风景更让人们所惦念的,是单丛茶、牛肉丸等著名的潮州美食与小吃。下次再来,一定要细细品味潮州的美食,才能算完美的旅程。
tips:
自驾车游玩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的朋友,建议把车停放在广济楼附近的正规停车场,然后走路游玩上述三个景点
广济桥门票:普通票20元人民币
开放时间:10:00-17:15 ( 周一-周五)
09:00-17:15 ( 周六-周日及节假日)
韩文公祠门票:免费(需登记参观者身份证)开放时间:8∶30 — 17∶30
牌坊街门票:全天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