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半个多世纪生态 “马拉松” 跑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标杆

从 5 座高寒荒山到茫茫林海,从石漠化 “火焰山” 到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隆回县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书写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隆回县以国有林场改革、石山造林、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为抓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55%、活立木蓄积量突破 1200 万立方米,更让 10 万群众依托生态产业增收,在湘中大地树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新标杆。

117939128_f9f45023-3909-4fb9-9873-37bb3804001c_batchwm.jpg

一、全国率先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高寒荒山变身绿色经济引擎

1958 年,第一代林业人挑着被褥扎根隆回县白马山、望云山等 5 座 “秃顶” 荒山,历经三代人接力造林,将昔日石多土少的荒山野岭变为总面积近 0.8 万公顷的国有林场。2010 年,隆回在全国率先以 “四保三不” 原则推进林场改革(保生态、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不砍树、不卖林场、不砸饭碗),推动林场从 “伐木求生” 转向 “生态富民”。


如今的白马山林场(海拔 1780 米)森林覆盖率达 98%,利用 “凉风经济” 发展森林康养与青少年研学基地;望云山林场打造全省最大金钱松林与杜鹃花基地,规划沙参种植基地;大东山林场建成滑翔伞基地,千亩野生樱花吸引数万游客。九龙山林场场长彭建军一家三代扎根林场,带领职工在板页岩风化土壤上种植金钱松、赤皮青冈等复合型树种,不仅改善林分结构,更依托 “九龙传说” 与溶洞资源谋划森林康养产业。这种 “生态 + 旅游 + 研学” 的转型模式,让 5 个国有林场年接待游客超 50 万人次,成为湘中地区生态旅游新热点。

二、攻克石漠化治理世界难题 “火焰山” 上造出全国最大柏木林

隆回曾有 3.33 万公顷岩石裸露的 “重度石漠” 山区,夏季地表温度高达 50℃,被称为 “火焰山”。面对这一 “土地癌症”,隆回林业人用体温育芽筛选树种,从 50 多个品种中锁定柏木等 7 个耐旱品种,创造 “凿石开穴、肩挑马驮运水土” 的造林法,让 9000 万棵柏木在石缝中扎根,建成 50 公里长、2.33 万公顷的全国县级最大柏木林带。


这一 “石山造林模式”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推介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典型。如今隆回森林覆盖率从不足 30% 提升至 55%,柏木蓄积量突破 300 万立方米,部分木材用于西藏寺庙修葺、福建渔船制造。更关键的是,隆回在石漠化治理中创新 “4 类 12 种模式”,发展金银花、油茶等经济林 5300 多公顷,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 1.47 万公顷,年产干花 1.2 万吨,产值 40 亿元,带动小沙江镇成为全国最大金银花交易集散地。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治理 全民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隆回以科技为引领推动林业治理现代化,构建 “一长四员” 林长制网格化管护体系(760 个责任网格、2833 名各级林长),建成生物防火林带 230 公里、消防蓄水池 35 个,实现森林火灾 “技防 + 物防 + 人防” 三防联动。2021-2024 年,隆回投入 8887 万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完成人工造林 1786.67 公顷、森林质量提升 4.33 万公顷,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湿地修复工程成为中华秋沙鸭栖息地。


全民增绿护绿成为常态:创建 423 个省绿色村庄、70 个美丽乡村,义务植树基地年栽植苗木 200 万株。2022 年隆回获 “湖南省森林城市” 称号,县林业局获评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更值得关注的是,隆回推动 “生态 + 科技” 融合,与中南林科大合作开展柏木良种选育,59 名科技员深入山林指导油茶剪枝、病虫害防治,让科技成为生态提质的 “绿色引擎”。

四、深化林权改革激活绿色经济 10 万林农端稳 “生态饭碗”

隆回县 16.33 万公顷集体林地通过林权制度改革,颁发林权证 22.44 万本,推动林下经济、竹产业、森林旅游等业态爆发式增长。全县发展林下经济主体 221 个,金银花、黄精等林下产品年产值超 40 亿元;竹林面积 2.01 万公顷,笋竹加工企业年创产值 2 亿元,带动 10 万农民参与竹产业链;油茶林 9700 公顷,2024 年产值 4.33 亿元,大唐农业等企业成为省级龙头。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成为新增长点:虎形山 — 花瑶景区、魏源湖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 4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 10 亿元。2025 年隆回启动 “一县一策” 林改计划,通过发放收益权证、建立林权收储机构等措施,让林农更充分享受生态红利。正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王丁伟所说:“我们要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百姓,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五、传承 “林家铺子” 精神 三代林业人书写生态坚守

“不灭石山誓不休” 的信念、“绿了荒山白了头” 的奉献,构成隆回林业人代代传承的 “林家铺子” 精神。从 “全国绿化奖章” 获得者张世模到 “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 罗金塔,一代代林业人在高寒山区 “一天两餐饭、一周一回家”,用白色越野车穿梭山林,甚至自费征用私家车开展防火巡查。


这种精神在新时代转化为发展动能:2023 年隆回在全省率先开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项目,林业干部为审批手续 “白加黑” 奔走,实现项目审批 “平均两三天办结”;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中,90 后技术员带伤坚持爬山作业,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山林。省验收组评价:“隆回的生态项目只有震撼,没有遗憾。”


从 “造林绿化” 到 “护林富民”,隆回县用半个多世纪的生态 “马拉松” 证明:当 “绿色信仰” 遇见 “改革智慧”,荒山可以变金山,林海能够育民生。这座湘中小城的实践,正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 “隆回方案”。